|
心理咨询都经历哪些阶段?过程中我们都需要做些什么?
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,我们将一起体验与你相关的很多东西——你的渴望、你的需要,你的想法和感觉,还包括你的认知、价值观等等,这一切都将通过我们的关系得到呈现。换句话说,你在生活里怎样看待自己,怎样想象他人,与重要他人怎样演绎爱恨情仇,你的痛苦和问题又是如何形成的,等等等等所有关于你的一切,都将通过我们的关系得到展现。 我们一起看见你,理解你,包纳你,一起去寻找蕴藏在你身体里的宝藏,也一起静静等待和活力的自由的你相遇。所有你希望通过心理咨询实现的目标,都将依托我们的咨询关系得到发展。这并不是个轻松的过程,相反,它往往伴随着很多复杂的感受——不见得是愉悦的感受。你将在我们的关系里(咨询关系是你生活里人际关系的缩影),体验到所有你在其他人身上重复又重复的你不愿意感受的感受:失望、不安、委屈、生气、担心、害怕、抛弃、欺骗、内疚等等。比较困难的是,其他人给你的这些感受,你可以用很多方式去避开、否认、缓解、冲抵等,但是在咨询室里,这些感受却无所遁形,它们变得那么清晰,那么强烈,那么直接,甚至让人难以忍受。 正因为如此,有些人会在完成十次左右咨询后,就选择离开。而事实上,心理咨询是个长期的过程,它需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,才能真正达到自我的成长。 1、了解-评估阶段 如果你因为肚子疼走进医院,令人信任的医生在初次见你,他一定会需要先了解你肚子疼的位置,症状,原因,病史,过敏史等等,然后再以专业背景做出初步的判断:胃?肠?阑尾?痉挛?溃疡?中毒?通常还可能需要系列的辅助检查——腹部按压、B超、血、排泄物等——以确诊医生的判断。然后再根据结果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,或者必要时还会帮你转诊。 在心理咨询的最初阶段,我们同样需要这样一个过程,并且这个过程比肚子疼的诊断筛查更加复杂一些。因为心理的问题无法像身体疾病那么具体清晰,对心理问题的“检查”,要依赖你的语言描述和我的直觉体验,更需要在我们之间的关系里去验证和感受。 所以我们需要2-4次的咨询用于彼此了解和评估。在这个阶段,我要做的是认真聆听你,适时提出一些问题,帮助我更多了解和理解你,同时我还要评估你期望的目标是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,以及我们是否合适一起工作(若不适合,我会帮助你转介到更合适的咨询师那里)。你要做的,是尽量清晰地表达自己,同时了解我和我的咨询风格,评估自己是否愿意信任我,是否愿意让我陪你走一段心灵之路。 2、目标商定阶段 医生通过一番检查,发现你肚子疼的原因是好几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。此时虽然医生有他的判断,但还是需要征求你的意见,了解你希望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治疗,毕竟那是你的身体,只有你才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。 那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,我们同样也需要经历类似的讨论。评估期结束后,我们会认真讨论咨询目标。即你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能够解决什么问题,或者希望自己达到的什么样的心理和生活状态。有时候你可能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怎样,但你却清晰地知道自己不想要怎样。如果是这样,我们会需要花一些时间耐心探索你真正关注的问题,以及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 在这个阶段,我将详细地向你解释我所使用的心理流派的理论思想,以及初步向你呈现常用的咨询方法,帮助你清晰在心理咨询里,我们是如何互相配合,如何联盟工作的。同时你也可以提出任何关于咨询的问题和疑虑,而我有责任回答你,并和你一起去理解那些问题和疑虑背后,带着你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和担心。 在这个阶段,我们将商定今后的咨询方向、咨询方法、咨询频次等等诸多细节,你将了解我们的工作方式,也清晰工作过程中我们如何互相配合,以及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有个大概的了解。 3、学习-感受阶段 经过前期的了解评估和目标商定阶段,我们将初步进入正式的心理咨询阶段,但你可能很快感受到一些困惑: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咨询师在做什么?我要做什么?我该如何与咨询师合作呢?我要做些什么可以让咨询获得成功?某些问题或某些话,咨询师为何会那样问那样说呢?我对咨询师有一些担心怎么办?等等,实在可能有很多的问号。 那么,请放心大胆地把你所有的疑问和困惑都说出来吧,你所有的问题——无论你认为妥当抑或不妥当——我都愿意正面地回答你(如果我认为无法回答时,也会告知你原因),并且我认为你关心的每一个问题,都对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。 在这个阶段,你需要学习两个技能:1、学习驾驶心理咨询这辆车(想要开车去往目的地,你确实第一步就需要先学会驾驶它);2、学习做自己心灵地图的向导,同时告诉我,你都看见了自己的什么(通过你的自由联想、梦、思考和情绪感受,以及对我们关系的讨论); 在这个阶段,我也要努力做两件事情:1、和你整个人——你的故事、你的思想、你的情绪情感等——在一起,并尽力地了解和理解你;2、用便于你理解的方式,教你如何驾驶心理咨询这辆车; 你也许需要花几次咨询的时间,才能慢慢找到感觉。 4、咨询-探索阶段 学习-感受和咨询-探索阶段原本是连在一起的。之所以在这里把它们分开来介绍,是因为在内心感觉上,你可能会对这两个阶段有不一样的体验:前一阶段会有困惑,后一阶段则能感到自在。也因为如果你没有(或不愿意)花一些时间学习如何参与心理咨询,就可能会像大多数对心理咨询有误解的人那样,期待我只要听了你的故事,立刻就能指出问题所在,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,就像电台和电视心理节目那样。虽然我也在参与电台的心理情感节目,但我还是要说那并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。电视电台的心理节目,更多起到的是知识传播和心理教育的功能,对于个体化的问题来说,解决程度是微乎其微的,事实上也难以具备那样的功能。 心理咨询真正起效的因素,并不是由我指出你的问题(知道问题,并不会带来问题的解决),更不是我来提供一个可供你实施的成长方案。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每个个体的独特性,注定了别人的方案很难指点你的生活,而只能由每个人自己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案。 关于你的生活,只能由你自己去体验和经历。这个世界上,再没有人可以替代你。痛苦的部分不能,幸福的部分也不能。 心理咨询的起效,是通过我们在咨询关系里的互动,以及你对自己的思想、感受、情感模式等的观察和反思,让你感受到自己,认识和理解自己,接纳和成长自己,进而在内心里生出力量和智慧来,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。随着咨询的发展,慢慢地你将发现,无论生活交给你什么样的答题板,你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:我知道我可以怎么做,并且我相信我可以应对那一切! 成长和改变,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呢?国际上认为短程的心理咨询是25次(核心困扰的症结处理和缓解),中程的心理咨询是50-80次(自我成长,自我认识、理解和接纳,寻找内在资源),80次以上属于长程心理咨询(深度成长,人格层面的改变和整合)。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,来选择相应的咨询频次。 5、告别-结束阶段 如果是25次的短程咨询,要停止咨询时需要提前5次咨询来提出,好让我们有机会进行一个告别;如果是50次的中长程,需要提前15次咨询就开始讨论告别;80次以上的长程咨询,则需要至少提前25次告别。 因为分离是伴随我们终生的重大人生课题,因分离而带来的诸多创伤体验是丰富而深刻的,咨询关系的结束也往往会激起诸多与分离相关的体验,所以在咨询临结束时,对分离进行深入的讨论,对心理的成长是非常有裨益的。 最后我想说的是,心理咨询不是帮助你解决现实问题,也不是让你感觉舒适愉悦。心理咨询能做的,是让你逐渐在内心里生出能力和智慧,然后让生出能力和智慧的你,去解决你的问题,提升应对痛苦的能力,以及自然、真实、自由地成为自己本来的样子——真正能帮到你的,是用心投入咨询关系,并积极地观察和理解自己的你,作为心理咨询师,我所能提供的帮助,必须是在你愿意帮助自己的基础上。缺少了你主动意愿的这个基础,无论我多么努力,都可能于事无补。
|